转载:深耕文旅融合 赋能“诗与远方”——郊区聚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_铜陵437ccm必赢国际投资集团









437ccm必赢国际










转载  :深耕文旅融合 赋能“诗与远方”——郊区聚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

发布日期 :2024-12-05 浏览次数:1194 


      初冬时节 ,鹊江两岸色彩斑斓,如诗如画 ,引来游人如织 。今年以来 ,郊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依托“一核、三带、多点”旅游发展总体思路,下大力气抓供给、提服务 、塑品牌 ,以文塑旅 、以旅彰文,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,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旅游活动内容,旅游“一业兴百业”效应叠加释放, 绘就出“诗”和“远方”新画卷。前三个季度,该区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约197.1万人次,同比增长约3.4%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15.6亿元,同比增长约3.8% ,让“美丽资源”变成“美丽经济” 。

     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、层次多 、功能全的“朝阳产业”。今年来,郊区认真贯彻国务院《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以及省委、省政府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等文件精神,高标准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(谋划)项目建设 ,紧扣大通长江历史文化的特殊性(江心古镇) 、长江生态资源(长江江豚)的稀缺性及长江地理位置(长江拐弯、大海回头)的独特性 ,充分发挥“中国历史文化名镇”和“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”两块品牌效应,重点规划澜溪老街 、和悦洲“巨镇”,将当时“小上海”民国巅峰文化元素进行场景化、体验化的再现,打造集休闲、度假、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。同时 ,聚焦聚力大通古镇景区和周潭大山景区2处A级景区建设 ,全力推进专项债和城市更新项目,陆续建成澜溪山庄酒店 、东祠堂湖改造、“和悦时光咖啡”等项目,有力提升大通古镇景区整体风貌,荣获省“文明旅游示范单位”“研学旅游示范基地”等殊荣 。创新运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 ,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 ,打造桃园溯溪意境 ,不断促进周潭大山景区提质升级。此外 ,灰河乡突出小龙虾 、葡萄、瓜蒌籽等名优农产品 ,打造农事体验休闲游线路 ;铜山镇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 ,整合了南泉古村落 、南泉禅寺等景观资源,打造茶文旅精品体验线路,等等 。现如今,全区乡镇休闲旅游示范点星罗棋布 ,星级农家乐遍布城乡,推动实现由“景点旅游”向“全域旅游”的升级转变。


      “融合”是指方向,“深度”是求质量。今年来 ,郊区不再局限于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简单相加,而是立足地域资源禀赋,瞄准市场需求谋创新 、求突破,不断构建文旅新场景。加强传承保护 ,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。深挖红色资源,开发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红色旅游体验项目 ,推动红色资源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。深挖非遗文化,搭建展示平台,持续推动白姜技艺、鹊江水上龙灯、大通龙舟赛 、东乡武术等非遗文化走进景区,积极探索“非遗+研学”的互动模式,以文化小切口撬动乡村大振兴 。深挖历史景点,提升改造澜溪老街 ,挖掘大士阁、南泉禅寺等历史景点的丰富内涵,提炼独特文化元素,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。深化文旅改革 ,拓展文化旅游新路径。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 ,加快推进大通古镇、大山景区等景点发展,将文旅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。深度挖掘“中华白姜”等本地美食,以“舌尖上的消费”助推文旅市场持续升温。积极打造美食村 、主题村、康养村、艺术村等文化主题村,推动多业互促联动。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,开展跨界合作、产业协同 ,深入做好“文旅+百业”“百业+文旅”大文章,切实将文化存量变为产业流量、经济增量 。

     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,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民生幸福产业。今年来,郊区大力探索“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商品”发展路径,精心制定出台《郊区关于扩大文旅消费的工作方案》,大力实施文旅新业态打造行动 ,并涌现一批成长性良好 、有特色的新兴文旅产业品牌,如:大通镇白姜节 、大通龙舟赛 、灰河乡葡萄节、周潭镇大山桃花节、铜山镇吃茶节等 ,有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。创建连锁品牌新酒店。引进安徽凯沃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租赁原澜溪山庄酒店,对原酒店重新装修升级改造,经营锦江旗下“非繁城品”酒店品牌,新增127间客房、15间包厢、2间宴会厅 ,5个会议室等,极大地提升旅游接待能力。加大旅游民宿开发。充分挖掘区域资源禀赋,依托渔园农庄国家级垂钓基地优势,建成具有古镇特色的渔园农庄民宿项目 ,加快推动“澜溪上”精品民宿建设、山礼文化民宿建设,文化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。

      同时,还积极丰富旅游攻略产品 ,成功举办“鱼肴飘香 知味悦江”名厨争霸赛,挂牌28家美食体验店,推出近20道郊区名菜 、近10道郊区名点;深入挖掘大通历史文化和民俗非遗文化内涵,设计推出龙舟书签、杆秤礼盒、古建筑冰箱贴等10余种文创产品;拓展“旅游+农业”,引进悦江公司在景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,打造新玩法、新体验 ,满足不同人群的文旅需求。


      做文旅既要“网红” ,更要“长红”。为此,郊区大力实施文旅消费宣传造势行动,努力提升区域显示度和美誉度 。放大文旅节会效应。成功举办长三角古镇发展大会 、“中国·皖美山水”华东区龙舟赛、湖南卫视快乐垂钓CCF电视公开直播全国钓鱼大赛、中华垂钓大赛、大通镇白姜节、灰河乡葡萄节、铜山镇吃茶节 、陈瑶湖镇糯米节、安铜办樱花节、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“跟着音乐去旅行”等,做到“季季有主题、月月有活动”。加强文旅宣传营销。加大与央视、新华社、中新社 、新华网、安徽日报、凤凰网等国省市主流媒体合作,龙舟赛期间央视、新华社 、中新社 、新华网等中央及省级以上媒体推出相关报道30余篇 ;长三角古镇大会期间,20余家国家级、省级官方媒体到会报道。聘任周群等10名大通古镇推荐官 ,发挥“快来康康”“晓晨哥”“山礼文化姜四代”“高峰”“我是小婷呀”等网红作用 ,做到党媒有声音、网络有流量。

      此外 ,还加强短视频策划制作和内容供给,精心制作《铜陵大通,你还是太全面了 !这里 ,不止有龙舟……》《解锁铜陵大通的必尝美食指南→》《玩转大通!这篇出行指南太实用了!》等创意推文 ,以及《跟我一起玩转大通古镇!》等视频 ,其中文旅宣传片《赏春》,在各大平台发布收获了超10万的点击量。积极申报“精品主题村”“特色美食村”“皖美民宿”“文明旅游示范单位”“研学旅游示范基地”等,精心谋划精品旅游线路,2024年入选国家文旅部官网“皖美味道 食在江南” 、“乡村四时好风光”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 ,有效推动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,让“头回客”成“回头客”。


      星光不问赶路人 ,荣耀属于奋斗者。站在新的发展征程上,郊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殷切嘱托 ,“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,发展全域旅游,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”,踔厉奋发、笃行不怠,守正创新 、勇毅前行 ,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推动“城 、乡、山 、水”联动发展 ,大力实施全域布局优化行动 、文旅消费促进行动 、文旅融合提质行动、文化产业强链行动和文旅品牌创新行动,全力打造“千年古镇”休闲度假核、周潭乡村旅游发展带、灰河乡村旅游发展带、铜山乡村旅游发展带 ,科学串联城市乡村 、江南江北主题旅游线路,助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建设,同频共振唱响铜陵旅游“好声音” 。




来源网址 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YiO7v19pbolCxHXzI51DQ

友情链接
政府网站-
政府部门网站-
相关单位-
同行单位-
地址 :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美食广场A座
联系电话:0562-2896660
邮箱:1879796152@qq.com
访问移动端









XML地图